浏览数量:1 作者:南京市伯乐中学 发布时间: 2025-11-18 来源:本站
2025年11月6日上午,栖霞区中学历史学科教研活动在南京仙林外国语学校伯乐中学顺利举行。本次教研活动以“初中历史新教学的实践与创新”为主题,旨在探讨如何在历史教学中融入更多创新元素,不断探索优化初中历史课堂、实现学科育人的新路径、新方法,希望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全面提升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方面的核心素养,落实历史课程的育人导向,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从而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本次活动分为一个讲座和4节课,课程涉及七、八年级历史课程的同课异构。
首先,由仙外伯乐的宋丹词老师开设主题为《精读教材:核心素养导向下功能性栏目的应用》讲座。宋老师通过对比新旧教材功能性栏目的不同,提出功能性栏目是教材资源的核心组成部分, 可以作为教师开展教学的依据。面对新课标、新教材,老师们应当积极研读教材,利用教材中的功能性栏目,搭建栏目之间的联系,促成学生素养的达成。
七年级课题为
《大一统王朝的巩固》
来自摄山中学的王磊老师。利用AI领读,带动学生回归课本。他将本课分为“遇到问题”和“应对措施”两个方面,通过学生阅读课本找到对应的措施,再让学生在黑板上完成对应的填写,将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实现了生本课堂的教学理念。
来自一中思益学校的厉婷婷老师,通过项目式学习启发学生的思维。厉老师利用AI技术,创意性的设计出“汉武帝的朋友圈”。学生通过帮助汉武帝解决困难的形式,自主探求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各项措施及其作用,课程氛围幽默诙谐。
八年级课题为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仙外伯乐中学的张祎澍老师。以“学史崇德”栏目中的李大钊在北伐战争期间的经历为课程线索,串联起自国共合作到北伐战争再到国共合作破裂的一系列历史史实。学生经历基本史事的学习过程,同时也是领悟重要历史人物历史贡献的感悟过程,由此更加突出爱国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金中龙潭校区的杨善朋老师则是积极启发学生的思辨能力。杨老师每一个课程环节都设置了组织小组讨论,教师帮助学生梳理基础的史实内容,学生通过学习和理解建构史实之间的联系,最后在小组讨论中生成学习认知,真正做到理解内化。
课后,栖霞区历史学科研训员马蓉蓉老师、金中龙潭潘金校长、南外华侨城李彦儒老师对各个课程进行针对性评课,从课堂互动、资源整合、核心素养落实等方面提出肯定与优化建议。
最后,栖霞区历史学科研训员许星老师对整场活动总结。他首先肯定了本次活动的研讨性意义和各位教师的努力,其次对于如何“用好新教材,构建新课堂”提出了四点想法:1.备课的开始是课标的研读;2.将教材内容转化为教学内容,教材的重组要注重各个子目之间的关系;3.学生活动的设计应从阅读教材开始;4.学生活动的设计指向目标的高效达成,核心素养的达成是最终落脚点。
此次活动的成功举办,生动展现了精耕联盟在“用好新教材,构建新课堂”上的积极探索。以研促教,以教启思,精耕联盟校将继续深化合作,共同推动区域历史教学迈向新高地。
图文:宋丹词
一审:王 娟
二审:王大军
终审:沈方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