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数量:112 作者:南京市伯乐中学 发布时间: 2021-05-18 来源:本站
古人云:“不学礼,无以立”。5月17日,南京市伯乐中学开展了以“八礼四仪”学习教育主题晨会。
八(4)班秦健乐同学进行主题演讲,提倡同学们学礼仪、知礼仪、行礼仪,以礼换德,以礼立德,做一名讲文明、懂礼貌、知礼节的初中学生。
知行八礼,以礼立德——伯乐中学“八礼四仪”学习教育
礼仪是中华民族在5000年的历史长河中形成的规范和美德,我国自古以来就注重礼仪礼节,讲究以礼相待,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各种礼仪规范。现在人们的社会交往日益频繁,礼仪作为联系、沟通、交往的重要桥梁,显得更为重要。今年,我们的家乡南京在全体市民的共同努力下,继续被评为全国文明城市。生活在南京的我们,该如何在生活中、在校园里恪守“八礼四仪”,做好文明中学生呢?今天我就与大家分享“八礼四仪”中的“仪表之礼”。
仪表是个人涵养的外在表现,它反映出一个人的文化教养和精神风貌,向人们传递着一个人对自尊、尊人,以至于对整个生活的内心态度,在日常交往中这是一张无字而又形象生动的名片。
仪表美是一个综合概念,包括三个层次的含义,一是指人的容貌,形体,体态等协调优美,二是指经过修饰打扮及后天环境的影响而形成的美,三是指一个人淳朴高尚的内心世界和蓬勃向上的生命活力的外在体现。简而言之,仪表美就是自然美、修饰美和心灵美三者的和谐统一。良好的仪容仪表能给人较好的第一印象,有利于维护自身形象,良好的仪容仪表也体现着对别人的尊重。
在天津的南开中学的入门处,立着一面醒目的大镜子,镜子上方篆刻着南开学校创始人严修书写的容止格言:面必净,发必理,衣必整,纽必结。头容正,肩容平,胸容宽,背容直。气象:勿傲、勿暴、勿怠。颜色:宜和,宜静,宜庄。把“容止格言”镌刻在可以正衣冠的镜子上方,的确别有一番深意,我们称之为镜箴,短短几十个字的镜箴印在了无数南开人的心中,也曾让15岁考入南开学校的周恩来,自觉以此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走上革命道路的周恩来同样没有忘记南开的镜箴,他的衣着总是那样的得体,神态总是那样的平和,即使在长征的恶劣条件下,周恩来仍旧颜色宜和、宜静、宜庄,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后,周恩来同样以其儒雅风度给中外人士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中学生在发展自身各种素质的同时,也要注意自己的仪容仪表,使自己的外表形象既能展现良好的精神风貌和文化素养,又能体现中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健康人格。“八礼四仪”当中“仪表之礼”的要求是面容整洁,衣着得体,发型自然,仪态大方。作为伯乐中学的学生,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 不染发不烫发,刘海不过眉,鬓角不遮脸,男生不留长发,女生不佩戴夸张的发饰,清爽利落、简单大方为美。
2. 公共场合着装得体,不穿背心、拖鞋。在校园内穿着全套校服,天气渐热,校服内可穿着夏季校服短袖,保证在校园内始终以校服示人。
3. 不佩戴项链、耳环、戒指、手环等饰物。
4. 坐时不跷二郎腿,端正自然,站时腰背挺直,昂扬向上。走路不勾肩搭背。
希望同学们都能学礼仪、知礼仪、行礼仪,以礼换德,以礼立德。相信通过学习、体验和分享,每位同学都能做一名讲文明、懂礼貌、知礼节的初中学生,让良好的仪容仪表成为伯乐园里最青春的亮色,让文明有礼成为我们一生受用的品格。
学校将继续发掘各类活动中所蕴含的文明礼仪养成教育资源,让同学们将“八礼四仪”熟记于心,践行于行,从“小”做起,从“我”做起,更好地提升自身文明素养。
图文:吴越
审核:王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