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数量:45 作者:南京市伯乐中学 发布时间: 2023-12-19 来源:本站
五千年的斗转星移,孕育出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历史的背影虽已渐行渐远,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却传承至今,历久弥新,散发着永恒的魅力。12月18日清晨,伯乐中学举行“中华传统二十四节气之冬至”第16周室内晨会,全体师生参与,八(6)班丁雅琪担任主持人。
八(6)班姚婧媛同学为大家带来《中华节气与文化自信》主题演讲。
冬至,又称冬节、亚岁,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冬至中的“至”,是极致的意思,它有两层含义:一,是阴寒达到极致,天气最冷。二,是太阳直射位置达到一年当中的最南端,所以这一天我们国家白昼最短,黑夜最长。
按古人说法,冬至是一个安静之节。这是为了顺应天时地理,我们在此时也要多加保暖,勤添衣物,以健康的体魄迎接新春的到来。在北方,冬至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吃饺子。饺子的形状像人的耳朵,“冬至吃饺子,不会掉耳朵”这句俗语就是形容冬日的严寒。从冬至第二天开始,每九天就是“一个九”,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等数完九个九,就算“九”尽了。到那时,天就暖了。不同的地方还有不同的冬至习俗。比如,潮汕人冬至的时候吃冬节丸,客家人冬至节气吃酿酒,四川冬至吃羊肉汤,杭州人冬至吃年糕,湖南冬至吃赤豆糯米饭,广东人冬至吃烧腊。我们南京人在冬至这一天,通常会祭祖,有的人家还会喝鸡汤,吃豆腐。
自2007年开始,国家将春节、元宵节、重阳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几个重要传统节日,陆续纳入国家假日体系,这对传承和弘扬传统节日的文化,以及整个社会生活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些中华传统节日,与我们的节气、物候息息相关,是华夏祖先流传千年的经验总结。除此之外,还有诸如“腊八节”、“小年”等传统文化气息浓厚的节日。中国人血脉里的文化认同,在这一个个的传统节日里,得到归属。
在生活中,我们有一些同学认为,过外国的节日更为新潮,其实不然。每个国家或民族的节日都与其历史和文化息息相关,都与生长在这个国家的人民和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在别国很难有节日的文化底蕴与氛围。所谓过国外的节日,只是过个热闹罢了。
可以说,每一个佳节都寄托着华夏儿女源自民族本性的希望和祝愿,都是民族亲和力和凝聚力的体现,传统节日赋予我们的不仅仅是节日,更是一种文化,是中华文明给予我们每一位炎黄子孙的宝贵财富,也是世界的瑰宝。
最近,国潮渐渐在广大青年人中流行起来。外出时,总能看见穿着汉服的年轻人,一身淡粉汉服,腰束素色缎带,头挽飞星逐月髻。带有国风的歌曲也多了不少,有“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的《琵琶行》,有“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将进酒》,还有“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的《如梦令》。作为未来祖国的栋梁,我们应该更多地了解中华传统节日,并有责任坚守传统文化的阵地,将中国的优良传统发扬光大,将中华的文化、文明继续传承!谢谢大家!
冉冉晨雾重,晖晖冬日微。在前一阶段多项科技与信息技术的创新竞赛中,在我校信息组各位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参赛的伯乐千里马们荣获多个奖项。
接下来学校将举办丰富多彩的艺术、体育、科技活动,这是我们伯乐学子科技创新、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也是同学们思想碰撞、艺术绽放的青春盛会。希望同学们可以在活动中培育“科学”精神,涵育“艺术”素养,坚定“文化”自信。校园有了科技,才有创新的不竭动力;校园有了文化,就有了深厚的文明底蕴;校园有了艺术,就有了灵动的精神。希望更多的同学在科技的海洋里去体验真,在艺术的天空中欣赏美,在文化的沃土中吸收养分,在生活的点滴中学会感恩,在温馨的校园里快乐成长!
岁月峥嵘,天道酬勤。期待同学们精彩的表现!
供图:吴 越
供稿:吴 越 姚婧媛
审核:王 芳